第(3/3)页 一个面容清隽的中年,戴着眼镜,正低头看资料,另外一个年龄相似。 “毛教授,王教授。” 许青舟打招呼,这两个人都是粒子物理的专家。 “小许,坐。”毛逸抬头。 王启铭淡淡看了许青舟一眼,微微点头,谈不上热情,甚至,还有点敌意。 “昨晚睡得还好吧?”毛逸笑着问道。 “还行。”许青舟点头。 毛逸笑着打趣:“年轻人身体就是好,不像我,来的第一天怎么都睡不着。” “您也还年轻。” 快8点的时候,杨院士和张师兄两个人也到了。 夏国组的成员逐渐到齐,8个人,稍微年轻点的,就是许青舟和一个看起来二十六七岁的女生。 没有多余的寒暄,杨院士环视一圈,说道:“我们小组是第二次参与到CMS实验了,寒暄的话我也懒得说,咱们时间紧迫,直接进入主题。” “任务:双光子道的分析。” “对希格斯粒子的双光子道进行分析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 许青舟静静地听着,对于杨院士说的这些,其实早就了解了。 实验主要是从双光子和4轻子这两个衰变道找到希格斯粒子,在此之后,研究粒子的衰变方式,信号强度,与其他粒子的相互作用强度。 而目前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双光子和4轻子两个衰变道的分析。 双光子方面,由夏国和美国负责,至于4轻子,德国和印度负责,其余的会员国等后续才能发挥作用。 “我们都知道,希格斯到双光子的产率很低,因此,摆在我们眼前的问题就出现了——如何有效排除本底。” “第一种,采用了数据驱动的方法来估计本底水平,边带数据法或控制样本法。这些方法利用实验数据本身来构建本底模型,从而减少对外部模拟的依赖。” 许青舟指尖轻点,在脑海中思索解决方案。 常见的办法,可以通过优化光子的筛选条件,如能量阈值、角度限制、孤立性要求等,以此来减少本底事件的贡献。 或者利用多变量分析技术,构建判别器,这种判别器能够基于多个输入变量光子的能量、动量、角度分布等,来评估事件是信号还是本底的可能性. 张长青的目光不由得朝许青舟看了看,许师弟这是在发呆.是听不懂吗? 不过想想也正常,老师的节奏太快,许师弟是第一次跟实验组,跟不上很正常。 见许青舟正在出神,王启铭抬头看了眼神中的不忿更多了。 许青舟察觉到异样,抬头,见王启铭淡淡地看了自己一眼,他不由得表情古怪,这人跟自己有仇? 1个小时过去,杨院士挥了挥手,示意可以中场休息。 许青舟本来在思考该怎么解决本底问题,就被张师兄拉着去上厕所。 去完厕所,张长青又带着去阳台吸新鲜空气,同时问:“师弟,感觉怎么样?” “还行。” 许青舟点头。 量子力学描述了微观粒子的行为和相互作用,希格斯粒子的存在和特性正是在量子力学的基础上被预言和理解的,它的存在和性质也都遵循量子场论的规律。 对于他而言,希格斯粒子的东西并不难理解。 阳台上,张长青抬头四处看了看,见没其他人,才低声问许青舟:“王启铭教授是不是给你甩脸子了?” “好像确实看我不顺眼。”许青舟说道。 “其实,实验小组原本只有6个名额,但因为LHC检修时间太久,成果没拿出多少,会员费却一分都没少收。所以啊,每次实验都多给了两个名额。” “这次多名额里边,其中一个是科学院的小陈,另外一位就是你。” 张长青摊着手:“王启铭教授本来是想让自己带的博士生来的,结果.” 许青舟恍然大悟,怪不得看自己不爽。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