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11月下旬,许青舟的办公室。 “老赵,老郑,你们就按照这两个方案推进实验,有什么问题和我沟通。” 赵升文点点头,合上笔记本,忍不住感叹:“终于弄出来两份还算看得过去的方案了。” “坦白来讲,这两个方案都还有不足的地方。” 郑旭皱眉,有些不甘心。 许青舟给两个教授倒茶,笑着说道:“科研实验的本质是探索未知,而非执行既定程序,迭代优化逼近真相,将问题转化为创新契机,从某种角度上说,比完美的方案更有意思。” “哈哈哈,有道理,老郑,真正完美的方案是没有的。” 赵升文笑呵呵地附和。 “是啊,这点上是我执拗了。” 郑旭也是笑着,顿了顿,分享自己的消息:“我听说米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开发新型压制工艺,使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孔隙率趋近 0%,室温电导率提升 1000倍。” “我也看到这个消息。” 赵升文缓缓说道:“这对于固态电池而言是一个突破,远超目前的同期实验。” “国内这一块,应该也有不少的进展。”许青舟猜测,世界各地都在加速科技进程,夏国这边应该同样有突破。 “比亚蒂那边,好像有点动作。”赵升文以前就做过电池的实验,在这方面人脉相当广。 “.” “能源方面的竞争很激烈啊,各个国家都在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我有个老朋友,现在都跑去搞可控核聚变了。” “我们研究所的目标是能源,绕不开核聚变这一块,早晚的事情。” “哈哈,没错。” 三人闲聊了一会儿,喝完茶,郑旭和赵升文拿着手中的方案回去安排工作。 偌大的办公室就剩下许青舟一个人。 “呼~” 许青舟端了茶站在窗前放松心神。 他和赵升文这两个负责人连续忙了三天,终于把两个方案全部都搞出来,正如郑旭说的,这两个方案都还有不少缺陷,但作为研究所的掌舵人,总不能死磕到自己觉得完美了再开始实验吧。 对于研究所而言,所需要的是在有限资源下最大化科学产出,而非追求虚无的“完美”。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