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次日,数十万人一同涌上青山,要求登山。 劝阻无效。 飞鹰卫无奈向上请示。 外面的舆论让秦国首阁有些头痛,这种事情在网络发达的现在本来就瞒不住。 一位中年首阁突然提出一个假设: “这青铜门的出现,让老夫想起一则民间传闻,每逢乱世必有青山圣贤降世,而圣贤总有赤焰天兵相助,这才使得我们民族五千年分分合合,总是归于一统,仿若有天眷。” “也许。”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那座青铜门与那神秘的青山仙人、赤焰天兵有关,与历代青山圣贤有关,可能需要青山传人才能推开?” “不妨让民众试试?” 一位老者首阁道:“我们试过了。而且这年代还有正统的青山传人吗?” 飞鹰卫首领“赵戟”是武道四境“先天武夫”,内气、精血、心神各种玄学手段都在“青铜门”上一一测试过,毫无反应。 前面几大王朝在衰败,青山传承也从强势走向灭亡,早在秦国建立之前就已全部消失,只留下一本《太平经》和后编撰的《青山传》。 现在是枪炮时代,人人衣食丰足,从小娇生惯养,又无战争洗礼。习武之人动辄几十年寒暑,方能有成,只有军部八姓,民间十八宗还在坚持。 武夫数量其实与古代差不多,以前是物资有限,现在是缺少毅力,习武之人终究只是少数。 “我们无能为力,让他们试试也无妨。” 一位首阁缓缓开口。 一旦“青铜门”出现变故,他们布下的重重防御,恐怕难以保全云州百姓的安危。至于撤退一事,姑且不论此地乃京都,国家之命脉所在。 他们压根未曾考虑过撤退,这偌大的世界,又能逃往何方? 至少与之发生战争,他们军部要为秦国换取门内世界的信息。 其余几位首阁闻言,对视一眼,同意下来。 …… 青山祖地。 飞鹰卫首领赵戟得到命令,望向山脚下那密密麻麻、数十万计的秦国民众,沉声道: “青山之巅空间有限,一次只能涌入几百人,大家排队,一个个来。” 秦国民众闻言,纷纷自觉列队,井然有序地踏上登山之路,怀揣着敬畏之心,欲一睹那宏伟壮观的“青铜门”。 人立于百米巨门之下,仰望之间,只见其高耸入云,无边无际,令人叹为观止,实乃鬼斧神工。 军部有人在旁贴心提醒,不会有任何危险,也不用担心“青铜门”会坏,民众大可放心观赏,甚至可以伸手触碰,尝试推开这扇大门。 成功者,重重有赏。 而秦国军部不知道,此举歪打正着。 青山传承深深烙印于文明血脉之中,人人都可以说是青山传人。 当一批批的秦国民众登上青山,呼喊“青山”之名。 那纯粹的信念与敬仰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海。 与此同时。 太平湖仿佛感应到了什么,湖面开始泛起层层细腻的波纹,微微震颤。 分宝岩。 两个身穿道袍的童儿闭目凝神,打坐修行,猛然睁开双眸。 他们身形一闪,已至太平湖畔。 只见湖面上倒映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一群男女老少正围绕在“青铜门”前,或跪拜祈福,或伸手推门,更有甚者正对着镜头,滔滔不绝地解说着“青铜门”的种种神秘。 “这是怎么回事?!” 白云童儿不解,手指快速掐算,“界门怎么会显露在山河界中,师尊所说的时间不是还未到吗?” 自赤焰军最后一次下界,下次开启界门,当是山河界灵气复苏之后。 两个童儿对视一眼,异口同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