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林荣亨上次接手亏损的恒隆银行,没有造成香港银行届恐慌,在香港大受市民好评,港府也乐于看见。 财政司。 司长彭励治直接说明意图,林荣亨也没有客气,当场提出要查阅海托银行的财务报表。 此时,海托银行的财务资料已经抵达财政司,林荣亨的团队便开始仔细审阅。 直到晚上8点, 终于全部审阅清楚, 结果有点吓人, 海托银行已经亏损近25亿港币, 而且还会继续亏损,预计需要五年以上才能扭亏为盈(将前面亏损赚回);难怪港府不想接管,但又不能不管,因为会造成极大的社会影响,不及时干预,可能造成千亿港币的损失。 当然,海托银行规模比恒隆大两倍,旗下还有一家子公司——工商银行,及财务公司等;如果恒隆拿下它,差不多就可以上升为香港本地银行第五名,经次于汇丰银行、渣打银行、恒生银行、东亚银行。 于是,林荣亨团队又连夜和财政司讨论接手条件。 港府就一个条件,那就是恒隆银行必须注资20亿港币的现金,拯救海托银行。 恒隆银行肯定是没有20亿港币的现金,因为恒隆银行存款约40亿港币,但已经放贷出去35亿港币;这种放贷比例,足以吓死行业人士,不过恒隆银行有林荣亨的地产黄金支撑,不可能出现危机;就好比前世新鸿基,被阿拉伯银行入股75%以后,新鸿基直接放贷率高达97%,因为有石油经济支撑。 林荣亨手上还有20亿港币的零花钱,打算拿出支撑恒隆银行扩大规模,就算没有20亿港币,林荣亨也会联络各大银行贷款给自己,仅一个万国宝通银行就不会拒绝自己。 而且,随着地产复苏,林荣亨每年的租金都可以收到30亿港币以上,筹钱不在话下。 当天晚上,恒隆银行就和港府达成协定。 .... 第二天,恒隆银行和港府就同时发布公告:由恒隆银行出资20亿港币,注入海托银行。 业界人士无不再次赞美林荣亨,先后两次接管问题银行,虽然代价不菲,但有效地遏制即将发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未酿成大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