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但是这份牵连似乎不明显,应该不会引起大将军非疑心。 这次,张安世猜错了,刘贺还没有和丙吉打过交道。 反而是想借此将其收到自己的阵营中。 “张卿觉得此人如何?” “丙公德行与学识都出类拔萃,可以担此大任。” 学识自然不用说,丙吉当年为了保护没有太多关系的刘病已,竟然可以发动诏狱里的亭卒与来捉拿刘病已的禁军对峙,这份刚直,恐怕在大汉无人能敌了。 连孝武皇帝都不怕,难道还会怕霍光不成? “那科举大夫一职就由丙吉出任吧。” “唯!”张安世在事先准备的木椟上记下了丙吉的名字。 接下来,刘贺又将自己关于郎官科举的过程一一说了出来。 首先,自然是由天子出题,题目从五经当中挑选。出考题的大致方向是用经意来议论朝政的得失。 这看起来是考察郎官对儒家经义的理解,但实际上看的却是郎官们对大汉帝国现状及国策的认知。 人才不一定是技术官员,但至少要是头脑清醒,有高屋建瓴之视野的人。 其次,改原来的面试为笔试,同一时间、同一题目、同一地点……如此一来,不仅更公平,心中所想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写成文字,也更能体现郎官的真正水平。 再往后,是防止徇私舞弊的方法。 刘贺深知大汉的官场上有“小聪明”的人不少,总能找到钻营的空子,自然不能给他们这个机会。 “所有参加考核的郎官的考卷,全部要暂时将名字盖住,再由专人统一誊抄一遍,才能上交。”刘贺说道。 “此法甚妙,如此一来,所上交的考卷字迹一样,也就不可能有人徇私了。”张安世拊掌称快。 他记录完此前的内容后,又接着问道:“陛下,所上的这些卷子,由谁来定优劣呢?” 自然应该是主考官说了算。 这主考官最好就是天子本人。 天下人才皆出于天子之手,那么就自然可以操控朝政。 但是此刻霍光还在,刘贺不能一言堂。 “大汉朝堂为政第一的是大将军,此次可由他来选定,选定之后,再由朕来排名,选出三甲,头名曰状元,次名曰探花,三名是榜眼。” 张安世搞不懂这这个词语的意思,也从未听过。 但是天子这么说了,他只管记下来就可以了。 如此下来,看似霍光得了里子,刘贺得了面子。 到实际恰恰相反,在科举这件事情上,面子才是最重要的。 被拔擢上来的官员自然都会感谢大将军,但是那头三名则会对天子感恩戴德,而他们出任的职务最高,自然是人中龙凤,掌控他们,才算掌控了人才。 “如何,张卿记下来了吗?” “记下来了。” “那……还劳烦张卿将此事报给仲父,务必要能体现朕对仲父的仰仗,以免仲父多想。” 刘贺一双星目颇为澄澈地看着张安世,似乎在命令又似乎在请求。 张安世好像听懂了天子的真谛,又好像没有听懂。 但是最后,仍然恭敬地答应了下来。 “那明日,就将丙吉叫来,朕要见他。” “唯!” 丙吉,朕终于要与他面对面了。 四更全部更完!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