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至少,有了“十三经”,中华文脉才未曾断绝——知从何处来,知到何处去。 刘贺来到大汉,只为了做一件事情,就是让大汉走得更快一些。 也许不可能将两千年的路程浓缩在几十年里,但是至少可以将一千九百年的时间浓缩到几十年里。 自然,这“十三经”也应该早一点降临——早一点降临,就能早一点毁灭,新时代就能早些到来。 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唯物法,就是如此。 只是,这样一来,在现在的时间线上,创造出这“十三经”的那些大儒们,恐怕就要默默无闻了。 刘贺心中多多少少有一些于心不忍。 他闭着眼沉思了许久,当心中最后一点迷雾散开的时候,他终于睁开了眼睛。 恰好这个时候,已经西斜的一缕阳光照进了温室殿,投射在了刘贺的眼睛上。 顿时,刘贺觉得一阵眩晕,险些向后栽倒过去,更有一种灵魂出窍的轻盈感。 隔着这铫子里越来越旺的水汽,恍恍惚惚的刘贺在王式身后的坐榻上看到了许多的人影。 这些人穿着不同样式的衣服,但是无一例外都是儒生。 刘贺其实并未见过他们,但是不知道为何,只是看到他们模糊的面庞,刘贺就能认出他们是谁。 这一刻,不是刘贺一个人在战斗——何休、郑玄、何晏、孔颖达、邢昺……全部都坐在了殿中。 他们有的笑而捋须,有的喜而抚掌,有的向刘贺行拱手礼,有的朝刘贺挥手,有的沉默不语…… 至少都没有怒意。 而在殿门的最远处,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似乎有些忧愁——他须发尽白,额头突出,竟然与仲尼有几分相似。 此人就是孔安国吧——为“十三经”贡献力量的大儒当中,只有孔安国一人已经降世。 刘贺站在原地没有动,但却在心中,向这满殿的大儒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弟子之礼。 行礼之后,他用力眨了眨眼睛,当他再次睁开双眼的时候,所有的人影全部消失了。 而跪拜在刘贺面前的,就只剩下一个年过古稀的王式了,他此刻还在等天子的口谕。 铫子里的水已经完全烧干了,再也没有任何的白雾遮挡刘贺的视线。 炭火灼烧着铁器,伴随着“滋滋滋”的声音,散发出一股子的焦味。 “不管他们是真内斗,还是假内斗……” “不管他们是真辩经,还是假辩经……” “无非就是想把水给搅浑而已,最好能将事情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他们若真想要拖延的话,朕还真不能阻止。” “与其如此,朕就来一个快刀斩乱麻,让他们少些说话,多做些事。” 刘贺喃喃自语,一个想法在脑海中是越来越清晰了——这个想法很大胆,但也会很有效。 孔霸和韦贤他们想要耗时间,那就不给他们耗时间。 刘贺要用后世“民主”的方式,来加快辩经的过程,让这些老儒无法拖延。 投票——就是最干脆果断的方式:儒生一人一票,一起选出儒经来当道。 这法子用得不好就是扯皮,用得好就是快刀一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