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3回忆录13-《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


    第(3/3)页

    新帝从之,亲自率军前往灾区慰问百姓,指挥救灾。禁军、地方官员、救援人员日夜不停地封堵堤坝,转移百姓,发放救灾物资。太医们全力防治瘟疫,发放防疫药物,灾区未出现大规模瘟疫。工部官员勘察河道,制定治理方案,组织民夫修复堤坝,加固河岸,疏通河道。

    在各方的努力下,黄河洪灾得到了有效控制,灾民得到了妥善安置,河道治理工作顺利推进。新帝的亲赴慰问,让百姓们深受感动,纷纷表示要与朝廷齐心协力,重建家园。

    洪灾过后,新帝下令,对在救灾中表现突出的人员进行封赏,同时,将黄河河道治理列为国家重点工程,每年拨款千万两,用于河道治理和堤坝修复。

    ——

    景曜五年秋,新帝慕容宸欲立太子。慕容曜作为长子,聪慧过人,心怀天下,深受百姓喜爱,大臣们纷纷上书,请求立慕容曜为太子。

    新帝召风染霜商议,风染霜道:“宸儿,立太子乃国家大事,当以‘贤’为本,不以‘长’为先。慕容曜虽贤,然需再考察其德、才、识、量,确保其能承继大统,守护南夏盛世。”

    她道:“朕以为,可先立慕容曜为‘皇太孙’,令其监国,处理部分政务,考察其能力。若其表现优秀,再行立太子大典;若有不足,可及时调整。同时,要教育慕容曜,戒骄戒躁,心怀天下,体恤百姓,不可因身为皇太孙而自满。”

    新帝从之,立慕容曜为皇太孙,令其监国。慕容曜不负众望,处理政务条理分明,推行德政,安抚百姓,整饬吏治,表现优秀,深受大臣和百姓的爱戴。

    景曜六年春,新帝举行立太子大典,正式立慕容曜为太子。朝野欢腾,南夏传承更趋稳固。

    ——

    景曜七年,南夏盛世达到顶峰。北境通商繁荣,西域局势稳定,江南经济富庶,西境重建完成,海外贸易蓬勃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吏治清明,国库充盈。

    风染霜年事已高,身体日渐衰弱,但精神状态尚可。她每日在坤宁宫安享天伦,教导太子慕容曜和小公主慕容玥读书写字,看着南夏的繁荣昌盛,心中满是欣慰。

    这年冬,风染霜偶感风寒,一病不起。新帝慕容宸、太子慕容曜、小公主慕容玥及众臣纷纷前往坤宁宫探望,忧心忡忡。

    风染霜躺在床上,看着众人,微微一笑:“诸位不必担忧,朕寿数已尽,人之常情。”

    她看向新帝慕容宸:“宸儿,你已能独当一面,南夏在你的治理下,国泰民安,盛世永续。朕放心了。今后,你要继续戒躁、戒私、戒逸,心怀天下,体恤百姓,与群臣同心同德,守护好南夏的江山。”

    慕容宸含泪点头:“孙儿遵旨,祖母放心。”

    她又看向太子慕容曜:“曜儿,你身为太子,要好好学习,增长才干,将来承继大统,继续推行德政,让南夏盛世更隆。要记住,百姓乃国家之本,只有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慕容曜跪在床边,含泪道:“孙儿谨记祖母教诲,不敢有忘。”

    她再看向小公主慕容玥:“玥儿,你要做一个温柔善良、知书达理的公主,辅佐兄长,守护家国。”

    慕容玥泣声道:“祖母,玥儿会的。”

    风染霜缓缓闭上眼睛,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她的一生,波澜壮阔,从一个小小的宫女,成长为南夏的太皇太后,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守护了南夏的江山,守护了自己的家人,也守护了这份来之不易的盛世。

    是夜,风染霜薨逝,享年七十一岁。

    新帝慕容宸下令,举国哀悼,以最高规格安葬风染霜于皇陵。宗室诸王、文武百官、天下百姓纷纷前往吊唁,缅怀这位贤明的太皇太后。

    风染霜的薨逝,是南夏的一大损失,但她的精神和智慧,却永远留在了南夏的土地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南夏人。

    此后,新帝慕容宸、太子慕容曜继续推行德政,整饬吏治,发展经济,加强国防,南夏永熙盛世得以延续,国泰民安,千秋万代,永续繁华。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