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在“二十税一”的税制下,仅四府之地,就能为大明朝增税十八万石粮。 仅仅清丈四府田亩,增加的税粮,就超过了过去所纳麦的重量。 陈以勤估算,如果八府之地田亩尽数清丈后,京畿之地的税粮将直接翻番。 大族隐田之多,可见一斑。 望着在小雪中,热烈抽签分地的百姓,陈以勤饱经风霜的脸,露出了几分笑容。 瑞雪兆丰年啊! 此前圣上施恩天下,天下免税三年,今年和接下来的两年,田地所有产出皆归百姓,生于今朝的百姓,何其之幸啊。 “阁老。”锦衣卫十三太保之一的朱七,踏雪无痕走来。 这些日子,陈以勤也习惯了这没有脚步声的呼唤,应声道:“七爷。” 你走路没声吓我,我唤你为爷吓你。 别说是朱七,就是锦衣卫都指挥使的陆炳,都没有资格当内阁阁老的一声爷。 朱七嘴角抽搐,一边说不敢,一边道歉,多年的功夫,踏雪无痕、不出声响是起码的,近乎是本能,真不是为了故意吓人。 逗了会闷子,朱七才拉回了正题,道:“阁老,元辅通过锦衣卫传来消息,请您即刻回京。” “有什么事?” “圣上大婚。” “这我知道,现在说,怕是有点晚吧。”陈以勤无语道。 此地距离京城五百里,哪怕跑马,至少也要两三天的功夫,明儿圣上就大婚了,怎么也不可能赶回去。 礼部的事,老友李春芳在兼着,大婚礼制的问题,又出不了什么大的差错,让他回去,自然另有它事。 “还有,草原送来了方传国玉玺,元辅大人想请您和您家族中的族老去鉴真。”朱七补充道。 陈以勤两眼紧盯着朱七,这话说的,有点意思啊。 不是鉴别传国玉玺真假,而是去鉴真传国玉玺。 这哪是去鉴宝,分别是让他和陈家去作保。 “谁的意思?”陈以勤指了指天上。 朱七点点头,又摇摇头。 陈以勤懂了,圣上肯定“希望”传国玉玺回归华夏,证明朱明皇族的正统。 但圣上不愿意出面“指鹿为马”,元辅大概是什么事惹到了圣上,想用“真的”传国玉玺去找补。 自身清誉和家族信誉,陈以勤其实不太在乎,陈家距离成为真正的华夏世家,只是时间问题。 什么时候清丈田亩、均地于民结束,陈家就能凭借着无数民望登顶,即便他和陈家鉴真传国玉玺,被后人认定为假,也自会有百姓为陈家辩论。 要是圣上明意想让陈家鉴真,陈以勤不会有任何磕绊,就会同意下来,但若是元辅的意思,陈家要不趁机敲点竹竿,就有点对不起祖宗了。 正所谓“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 陈以勤要代陈家后世儿孙,向张居正索要些“人事”。 煌煌盛世,作为嘉靖四十年内阁首辅大臣的张居正,注定会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其笔墨,即使不如朱熹、王阳明这样的真圣手书,也是不凡墨宝。 等个百十年,一副字能保几代人衣食无忧。 就问元辅要个十副字吧,不限诗歌,要以称赞陈家为题,光是想想,都让人激动不已啊。 清丈田亩的事,暂时交给了大儿子陈于陛和锦衣卫十三太保第十三的齐大柱,均地于民的事,暂时交给了二儿子陈于阶和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兼东厂提督太监陈洪。 陈以勤领着数位族老立刻北上,朱七领数十骑沿途护送。 一场袭杀,随之展开。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