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主公下令,让你们继续追击!但不要立刻开战,黏住三好家就可以了!”织田信长派出了母衣众,向每一个织田家的备队传递如下命令:“抵达山科之前,官道都是比良山地中的山谷和丘陵间的小道,没有办法展开部队,发挥不了兵力优势。一直这样追击,直到进入山城国中央的平原后,再做打算!” “还请回报主公,让主公一定多加小心!”作为先锋之一的雨秋平敏锐地察觉到了危险,向着前来传令的佐胁良之再三嘱咐道:“我军前方的地形,就像是一个由细变宽的喇叭口一样,我们从狭小的官道上会突然进入一个平原。到时候,如果走在我们前面的三好家在利用宽阔的平原上先列好阵势展开全部部队,我们的先锋就会面临以少击众的窘境。而且那样的喇叭口地形,进入容易退出来难,可能会被直接击溃然后不断反卷身后的友军,造成全军的动乱。” “在下明白了。”佐胁良之虽然平时和雨秋平没大没小,但是到了战场之上对雨秋平却颇为敬重,“一定转告主公。” 在联军锲而不舍的衔尾追击下,当天晚上,三好军也只撤退到了山科——也就是雨秋平之前所说的那个喇叭口的骤然放大处。今天从凌晨开始折腾了一整天,也只撤了25里,距离京都和二条御所还有13里。而联军的营寨,则蔓延在从山科到大津将近十里的官道上。 而经过这一天的衔尾追击,作为撤退一方的三好军损失着实不小。不仅抛弃了大量辎重,战兵和辅兵还有大概1000人左右的伤亡。反观联军,作为追击一方,几乎毫发无伤。现在还是因为官道狭窄,撤退一方不用面临包夹和迂回。等明天到了平原上,撤退方的伤亡还会更加惨重。保守估计,等三好家撤到摄津时,减员至少超过一成。 · 当天晚上,联军再次聚集在织田家的大帐内,召开了一次评定会议。而在大帐内,则挂着一面颇为精细的山城国地图,这是从三好家的营寨里缴获的,对于各种水文地理的标注都十分清晰。 联军的目标是13里外的京都和二条城,二条城在京都西南4里不到的位置。而横在他们东边的鸭川,则是京都和二条城抵抗东边的军队时的天然屏障。想要从东边攻入京都,就必须跨过鸭川。鸭川发源于山城国北部的山区,自北向南而流,几乎是一条垂线一般从京都和二条城的东边流过,到了南边伏见稻荷大社的位置才折而向西南。 而在鸭川以东,则有着三座大山。三座大山再往东,就是大军对峙的山科——也就是山城国平原开启的东端。这三座大山,自北向南以此是大文字山、音羽山和东山。其中音羽山山腰上的清水寺和东山山脚的东福寺都是著名的寺庙。而音羽山的位置尤其重要,可以说是京都的咽喉。它位于鸭川东部平原的正中央,海拔很高,占领了它就可以压制周围广大的区域。而大文字山和可以供军队通行的音羽山和东山不一样,它隶属于比良山地,崎岖难行,地域广大,几乎难以翻越。 要想从三座山东边的山科进军京都和二条城,有三条路可以选择。北路是走大文字山和音羽山之间的那条官道,官道上有着著名的南禅寺。走这条路一路向着西北而行,经过冈崎神社和知恩寺,就可以直通京都在鸭川上的渡口。这条路,也是进军京都最近的路。 而第二条路,也就是中间一路,是从山科向着正西出发,翻过平原正中央的音羽山进而西进,闯过著名的六波罗蜜寺后渡过鸭川,在向西北越过本能寺等诸多寺庙后,就可以到达二条城。在镰仓幕府时期,将军就曾在六波罗蜜寺附近设置六波罗探题,监视朝廷动向。 而第三条路,也就是南路,则较为偏远。是从山科向西南进发,经过东山和东福寺,拿下伏见稻荷大社,再从南段渡过鸭川,一路北上迂回到二条城和京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