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班师回朝-《大唐最强术士》


    第(2/3)页

    一路上,尉迟宝林由于心情郁闷,始终沉默不语。单卓坤察言观色,知晓其心中所想,却亦是不肯说明,只是微微一笑。

    待军队来到辕门,二人下得马来,他才笑着伸手拍了拍对方的肩膀:

    “尉迟将军,我知道你想不开,再闹别扭。不过,你也应该知道,所谓用兵之道绝不是不保全自己实力,一味只靠强行拼杀。而是要保全自己的实力,懂得随机应变。”

    尉迟宝林的心中顿时生出一股暖意,同时还夹杂着一丝深深的后怕。倘若今日对方当真只是任凭自己一味向前厮杀,真的不知道还会出现怎样的事情。

    “上仙所说极是,是宝林之前思量不周。”尉迟宝林双手抱拳,赧颜说道,“好在现在平安回营,没有引出再大的闪失。”

    单卓坤笑着扶起了他:“咱们原本就是兄弟,也就无须这样客气了。宝林兄,等日后到了长安,我还有很多需要向你请教的地方,还请多多指点才是。”

    尉迟宝林笑着点头:“那是自然。”

    说罢,二人来到军营,与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尉迟恭、李元昌及李芷风三人会合。在简单的讲述了一番出战的情形后,尉迟恭当即就表示单卓坤做得极对,并对其表示谢意。

    随后,经过商议,尉迟恭做出了大军于第三日班师返回长安休养生息的决定。消息一经传播,军营上下尽皆欢喜。一想到在阔别家乡近一年后,终于能够与家人团聚,人人喜不自胜。

    尽管漫天飞雪、路面湿滑,但大军却仍马不停蹄的向前赶路,即便再疲惫,也不肯停下来歇息。

    马车上,一身玉色公子衫的单卓坤手中托着布帘,好奇的向外张望着。但见那被风雪掩映的村庄、河道及山川均是一片银白之色,格外安静闲适,中间且又夹杂着淡淡的伤感。

    忽然,诗人刘禹锡的《江雪》浮现在了他的脑海里,望着窗外的景致,忍不住轻声诵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与单卓坤相对而坐、身着淡紫色公子衫的李元昌正在打盹,此刻听到这话,睁开眼睛,笑着说道:

    “上仙端的是好才情,竟然将诗写得如此美。无论是措辞还是意境,都是极雅致的。”

    单卓坤轻叹一声,心想没文化真可怕,这汉王又怎能想到,这首诗是自己同朝的人写得,只不过写诗的那人要比他整整晚了二百年呢?

    心中虽说是这样想,他表面上却丝毫未露,笑着说道:“汉王若是喜欢,那我以后就多念些给你。”

    “好。”李元昌笑着应道。

    正说话间,车厢猛然抖动了一下,李元昌和单卓坤对视一眼,同时露出了讶异的神情。

    “车夫,什么情况?”李元昌伸手撩开了门帘,将身子半探出去,看着车夫的背影问道。

    “启禀汉王,前面是一条河。”马夫跳下车子,半弯着腰,对李元昌恭顺的说道,“鄂国公要大伙儿停下来暂作歇息,待一会儿寻到了船再走。”

    “嗯。”李元昌点了下头,放下了门帘,侧头对单卓坤笑道,“上仙,这车厢好生憋闷。既是如此,那咱们便也下车走走。”

    “好。”单卓坤笑着应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