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俺答、把汉那吉祖孙俩的封授定下。 摆在内阁面前的,就只剩粮价贻待决定。 虽然那四千万斤粮食,是锦衣卫抄没的晋商商帮之粮,朝廷是一文钱的本没有。 但晋商商帮是要以五钱银子一斗米价格购入,准备以五两银子卖给鞑靼。 现在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粮食大丰收,五钱银子一斗米的价格,本就是皇上为了不伤农民而抬高的价格,而晋商商帮更是想以“天价”卖给鞑靼。 只是,那时候,晋商商帮充当着鞑靼的运粮官,提供着额外的运送任务,狮子大开口有情可原。 而鞑靼又打定主意,依靠那些粮食南下劫掠大明朝边镇,再高的粮价,在鞑靼眼中,都不过是无本买卖。 随着事态变化,晋商商帮整个被大明朝覆灭,轮到大明朝做无本买卖,向鞑靼要价。 那五两银子一斗米的粮价,显然是不具备参考性的,可又不可能以五钱银子或低于五钱银子的价格赔本卖给鞑靼。 别看互市第一批拿出的四千万斤粮食就在大同镇,就在大明朝、鞑靼互市之地,但大明朝依然要核算从内地运粮过去的成本,毕竟,草原寒冬是漫长的,少则三个月,多则四五个月。 四千万斤粮食,只够鞑靼二百万军民一月所食,而鞑靼粮食缺口至少有两到三个月。 之后,鞑靼、俺答必然会请求大明朝进行第二批、第三批粮食买卖。 “元辅。” 胡宗宪再开了口,望着张居正,缓声道:“卖给鞑靼的粮价,就以五钱银子为基,然后以从国朝最远处的岭南天涯海角运输至大同镇为升本。 这中间,要跨过海、陆地、江、河,幸好我大明朝有运河在,能减少粮食运输的消耗,可一斤粮从天涯海角运到大同镇,最多能剩下四两粮,七成半的损耗。 那么,一斗粮在我大明朝是五钱银子,那卖给鞑靼就该是二两银子一斗。 四千万斤粮,就该是四百万两纹银,这粮价,想来鞑靼、答案是会接受的。” 多年对战外敌。 胡宗宪对异族心理底线的把控是很精准的,粮食缺少,对任何族群来说都是生死存亡的时候,粮价仅仅是原产地价格的四倍。 高吗? 第(1/3)页